3773考试网 - 中考 - 各省中考 - 广西中考 - 柳州中考 - 正文

2018柳州中考历史大纲模拟试题及答案

来源:柳州市教育局 [2018-5-11] [微信公众号查成绩:]

附件7:
柳州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阶段
学校招生考试学科说明
历 史

柳州市2018年中考考试历史学科说明.doc

一、考试目的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具有两考合一的功能,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普通高中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还是衡量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的重要依据。
二、命题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有利于推进历史学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建立历史学科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考查学生对历史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历史学科的素养和学习潜力,以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比较、概括等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为高中阶段择优录取提供依据。
三、命题的基本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以本市本届学生使用的岳麓版《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教材为基准。试题的命制要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基础性原则。试题要体现知识与能力并重,既要注重对学生基本历史常识、历史文化素养(如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的考查,又要注重对学生应用历史基本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在考查学科主体知识的同时,注意考查知识的覆盖面,体现试题的综合性和开放性。
(三)科学性原则。试题内容要准确无误,主观性试题与客观性试题比例合理,难易程度比例适当;试题要反映出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
(四)发展性原则。试题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有利于初高中教学衔接,为学生升上高中阶段学习或进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五)时代性原则。试题应体现时代性,关注社会热点,试题反映历史学科具有过去与现在紧密连接的特点,关注历史与现实社会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
(六)人文性原则。试题体现历史人文学科的特点。试卷设计在体现严谨性的基础上,问题的呈现方式尽量多样化,力求做到图文并茂,语言富有亲和力。
四、考试内容范围与能力要求
(一)考试范围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的规定,结合柳州市的实际情况,柳州市列入2018年初中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为:七年级上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五册书的部分内容。具体范围如下(共65课时,约占五册总时的59%)。
七年级上册(共10课)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6课  西周的分封
第8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9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第11课  百家争鸣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3课  六王毕  四海一
第15课  汉武帝的大一统
第16课   丝绸之路的开辟
第四单元   政权的分立和民族融合
第20课   三国鼎立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第24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学和艺术
八年级上册(共19课)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  鸦片战争
第3课  收复新疆和甲午风云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起步
第5课  洋务运动
第6课  戊戌变法
第7课  辛亥革命
第8课  新文化运动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11课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12课  北伐战争和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第13课  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第14课  红军长征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5课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
第16课  全民族的抗战
第17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19课  重庆谈判和人民解放战争转入反攻
第20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1课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24课  近代思想、教育和文艺
八年级下册(共11课)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第2课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第3课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废除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5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第6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10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11课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第12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6课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9课  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
第20课  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
九年级上册(共13课)
第二单元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第8课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
第9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10课  美国独立战争
第11课  法国大革命
第12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四单元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扩大和国际工人运动
第16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第17课  美国南北战争
第18课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五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19课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第20课  交通运输的新纪元
第六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22课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第23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七单元  科学和思想文化
第24课  著名科学家和启蒙思想家
九年级下册(共12课)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第2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东西方世界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第4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第5课  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6课  大战的爆发与扩大
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
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13课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第七单元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17课  美苏“冷战”
第18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9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八单元  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20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五、考试的能力要求
主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考察学生对历史学科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历史基础知识为依托,以能力为取向,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及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分析、比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具体是: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知道历史文明的主要成果,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了解在具体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件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念。
(3)了解历史知识的呈现方式。要求考生通过文献材料、图片、图表、实物、遗址、遗迹、影像以及历史文学作品等,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
(4)运用相应的历史学科书面语言概括、分析、描述、评论历史问题的能力。
(5)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到理性,即接触历史再到理解历史的过程。学生通过试题提供的材料,获取相关的有效信息,并综合所学知识对这些信息进行初步理解、分析归纳、比较和概括,从而解决相关的问题。注重探究式学习,运用学科思维,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方法,积累平时所学及实践活动,从不同的角度回答问题,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中国国情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2)感悟近现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决定作用。
(3)了解科学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创造物质财富的历史,形成崇尚科学、求真务实和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4)理解历史上的改革与革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进步,认识从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六、考试形式与时长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组卷方式:思想品德与历史同堂分卷。
2.考试总时长:政史两科合计120分钟。
七、试卷结构
1.题型及赋分
全卷60分。试题由客观题(选择题)和主观题(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其中,客观题(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主观题(非选择题)包括材料题、读图题、填表题、简答题、探究题等,3大题,共30分。
2.试题难度比例:整卷难度系数为0.70±0.03。容易题(p≥0.70)、中等题(0.70﹥p﹥0.45)、较难题(p≤0.45 )的比例为6∶3∶1。
八、样卷

2017年柳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卷
历 史
(考试时间:思想品德、历史共120分钟,历史总分6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指定位置,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答题卡的“贴条形码区”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卡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请从各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某同学对齐桓公这一人物很感兴趣,利用
右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内容是
A.武王伐纣 B.平王东迁
C.春秋争霸 D.秦灭六国
2.有一场变革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
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场变革是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孝文帝改革 D.戊戌变法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曹操在207年作的《龟虽寿》一诗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们的共同理想是
A.发展经济 B.争权夺利 C.打败孙权 D.统一中国
4.在某地的八一起义纪念塔上,有一座军旗雕塑。它告诉人们: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是中共创建军队的开始。这座纪念塔位于
A.南昌 B.广州 C.武汉 D.北京
5.“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这首创作于1945年的歌谣表明,东北人民“十四年”抗日斗争开始于
A.1919年 B.1931年 C.1935年 D.1937年
6.淮海战役期间,解放区支援前线的民工有543万人,征集担架30.5万副,人民群众筹集粮食9.6亿斤。这组数字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是
A.国民党军队物资匮乏 B.中共军事指挥得当
C.人民解放军作战英勇 D.人民群众大力支持
7.既指挥八路军进行百团大战打击日寇;又率领志愿军抗美援朝打击美帝嚣张气焰的元帅是
A.彭德怀 B.朱德 C.刘伯承 D.贺龙
8.1997年我国在祖国统一大业中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A.西藏和平解放 B.经济特区创建 C.九二共识达成 D.香港回归
9.右图是中美贸易情况统计图。导致图中数据变化的因素有
①抗美援朝的胜利
②“一五”计划的完成
③中美正式建交
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0.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创始人,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外交风范在世界外交史上留下了卓越风采。下列属于周恩来外交成就的是
A.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一国两制”方针 D.出席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11.汉唐时期,东亚某国曾倾心学习中国先进文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19世纪中期,该国又全面学习西方,进行改革,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该国是
A.俄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12.爆发于1917年的一场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这场革命是
A.巴黎公社 B.美国独立战争 C.俄国十月革命 D.法国大革命
13.五四运动促使北洋政府拒绝在巴黎和会的“对德和约”上签字。“对德和约”指的是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四国条约》  D.《北大西洋公约》
14.毛泽东说:“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
A.莫斯科保卫战  B.中途岛海战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诺曼底登陆战
15.进入21世纪,中国的农民通过计算机网络销售自己的特色农产品。这得益于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二、非选择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
16.儒家思想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思想基础,启蒙思想起着动摇封建统治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左图中的人物是谁?(1分)他是
哪一学派的创始人?(1分)

 

材料二 董仲舒强调用孔子之术来统一思想。他主张:凡是不属于儒家经典、不合乎孔子思想的,都应该禁止传授,不能让它们与儒家思想一同发展。这样,那些歪理邪说就被消灭了,然后国家法律规章就更加明确了,百姓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建议?(2分)他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1分)

材料三 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的思想家,他对孔子的民本思想极为推崇。他宣扬自由平等,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
陈独秀认为:要拥护德先生(民主),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科学),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3)伏尔泰是哪一场运动的领袖人物?(1分)结合材料三指出伏尔泰的思想体现在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哪一文献中?(1分)

(4)根据材料三指出,伏尔泰与陈独秀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2分)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儒家思想?(1分)

17.中国民族工业是近代以来中国人自己创办的企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早期的民族工业

 


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        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
(1)以上企业创办于什么时期?(2分)


材料二 《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及资本雄厚的英美等国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获利丰厚;同时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这激发了张謇创办实业的热情,他认为实业是国家将来生存的命脉。在创办大生纱厂期间,他克服了许多困难,也得到了两江总督张之洞等地方官员的支持。1899年,大生纱厂建成投产。
(2)根据材料二,归纳大生纱厂创办的有利条件。(2分)


材料三 金华火腿行发展示意图
A             B               C                D             E
1834   1840   1898   1912    1914   1918     1937   1945  1953    1956
 
          起步         发展          鼎盛           困境        新生


(3)哪一场战争客观上有利于金华火腿行在C阶段达到“鼎盛”?(2分)政府的哪一举措使金华火腿行在E阶段获得“新生”?(2分)

(4)结合大生纱厂的创办和金华火腿行的曲折发展历程,分析影响我国民族工业兴衰的因素。(2分)


18.一部世界近代史也是一部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后期,从欧洲出发的航海家们逐渐发现了我们现在所知世界的大部分地区。经过几次艰难的航行,探险家们开辟了新的航线……永远地结束了世界主要文明地区相互隔绝的局面。
(1)材料一反映了人类历史上的哪一重大事件?(2分)根据材料指出这一事件对世界的影响。(1分)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图三 电灯泡        图四 有线电话
(2)根据图一分析工业革命爆发的原因。(1分)从图二看,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1分)

(3)图三、图四表明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1分)该时代的哪些交通工具为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提供了便利?(2分)

材料三 苹果公司的iphone手机在美国设计,在日本制造关键零部件,在韩国制造核心的芯片和显示屏,由台湾厂商供应另外一些零部件,最后在深圳的富士康工厂里组装,然后空运回美国,再销售到世界各地。
(4)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1分)21世纪初,中国应对这一趋势的重大举措是什么?(1分)

 

2017年柳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D A B D A D D B B C A C C

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30分)
16.(1)人物:孔子(1分)     学派:儒家学派(1分)    
(2)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只写罢黜百家或独尊儒术给1分,共2分。)
目的: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或为了统一思想,或为了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或为了维护封建统治。)(1分)
(3)事件:启蒙运动(1分)文献:《人权宣言》(1分)
(4)不同:伏尔泰:持推崇的态度(1分)。陈独秀:持反对的态度。(1分)
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分)
17.(1)时期:洋务运动时期(或19世纪六七十年代)(2分)
(2)有利条件: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②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③张謇个人的努力;④地方官员的支持;⑤《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加紧对中国资本输出,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每点1分,任答两点给2分。)
(3)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2分)
举措: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分)(答三大改造,或赎买,或公私合营给一分。)
(4)有利因素:①政府的支持;②民族资本家的努力;③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任答一点给1分)
不利因素:①帝国主义的侵略;②封建主义的束缚;③政局的动荡。(任答一点给1分)
18.(1)事件:新航路开辟(2分)
影响:结束了世界相互隔绝的局面(或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或对孤立、分散的世界向整体发展起了重要作用。)(1分)
(2)原因:手工工场生产不能满足市场需求。(1分)
目的:为了扩大国外市场。(1分)
(3)时代:电气时代(1分)
交通工具:汽车、飞机、轮船。(写出任意一项给1分,共2分)
(4)趋势:经济全球化(或全球化。)(1分)
举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或加入WTO)(1分)

微信公众号查成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由此产生的后果与本网无关;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fjksw@163.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

您可能喜欢的文章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申明网站导航手机版

© 2004 - 2018 3773考试网(琼ICP备12003406号 闽ICP备08106227号)

本站大部分信息来自于官方网站及新闻媒体, 如有侵犯您的隐私请联系我们: